干细胞静脉注射在治疗肺纤维化中的应用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疤痕形成)。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最常见的以肺纤维化病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类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能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
在我国,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期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被称为一种“类肿瘤疾病”。
引发肺纤维化的原因
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高危因素有:吸烟、环境暴露、病毒感染、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
肺纤维化症状表现
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杵状指和发绀。
干咳、乏力、呼吸短促、尤其是劳累;慢性干燥、咳嗽、疲劳虚弱胸部不适包括胸痛;食欲不振,体重迅速减;肺纤维化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短促;在听诊时,肺基部有时会听到精细的吸气性噼啪声。
传统方式治疗肺纤维化
1、药物治疗:在我国目前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药物仅有一个,即艾思瑞(化学名:吡非尼酮)。目前对吡非尼酮的认识还有限,且无论在欧洲还是亚洲使用此药价格都较高。目前此药已在临床上使用,但没有报道示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或生活质量。
2、非药物治疗:
①氧疗;
②机械通气;
③肺康复;
④ 肺移植。
因肺纤维化病因复杂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统临床治疗效果差。近年来,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旁分泌特征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原性低、归巢定植、免疫-炎症调节、分化、旁分泌等特征。
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一项临床应用中,患者为9名轻度到中度IPF病人,接受20*10^6、100*10^6、200*10^6等三种剂量的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果显示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PF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纤维化的临床案例
2016年,国内专家发表了间充质肝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结果,他们将60例肝纤维变性引起的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青霉胺组和间充质干细胞 +青霉胺组,每组30例,记录治疗前后对肝纤维化,肝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降低,而间充质干细胞+青霉胺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青霉胺组。说明间充质干细胞和青霉胺的联合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引起的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017年,著名期刊《Chest》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同种异体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安全性临床应用。9例轻度至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分成三组,静脉回输不同浓度的间充质干细胞。60周后的评估结果表明未发生不良事件,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安全性。
2019年,《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杂志报道了人体内高剂量干细胞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伴肺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应用结果。20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肺功能指标的分析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遏制了肺纤维化的快速发展,安全性评估未发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证明了干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治疗原理
1.抗氧化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助于肺纤维化的减轻。
细胞融合、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化、促进血管新生:这些机制或单独或相互作用,都将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2.抗炎和免疫调节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和抗菌多肽或者抑制促炎信号通路、上调炎症信号通路和细菌的吞噬作用等发挥抗炎的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肺纤维化。
3.旁分泌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诸多因子,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某些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调节肽等,直接或间接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
肺与人体呼吸息息相关,一旦肺部出现严重病变将会大大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生成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例如抗炎性因子、免疫抑制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在肺部疾病治疗应用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有助于减轻肺部炎症以及修复重建受损肺组织等。
现有的临床案例结果展示了干细胞治疗肺纤维化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随着更多临床应用结果的输出,干细胞将对人类肺纤维化治疗与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郑重提示.小分子肽和活性多糖产品是营养食品,不是药物,不替代药物和医院治疗疾病!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我们深感歉意,请联系我们,定在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归原创所有,请勿非常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