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营养对身体的好处,钙不足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钙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人体含有1000-1200克钙。其中,99.3%集中在骨和牙齿组织中,只有0.1%的钙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全身软组织含钙移量共占0.6% -0.9% 。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以矿物质形式存在;软组织和体液中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统称为可混溶的钙池。体内的钙,一方面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钙的生理功能,
一、构成骨骼与牙齿:
钙是构成身体的骨骼和牙齿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骼中的钙占瘦的体重25%和总灰粉的40%,它对确保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以及保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骨结构:骨的结构包括两种类型,外部的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皮质骨也即是骨密质,是一种层状结构,骨松质是一种网状结构,坚硬且有弹性。骨组织由骨细胞(约占骨骼体积的2%-3%)和钙化的骨基质组成。骨基质中65%为矿物质,35%为有机基质。95%的有机物是胶原蛋白,其余的是非胶原蛋白。骨矿物质决定骨的硬度,有机基质决定骨的韧性,骨基质被包围在骨细胞周围,细胞之间有许多相互连接的突起。矿物质占骨重的2/3,其中钙占39.9%。钙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矿物质中,一种是结晶羟基磷灰石,它是六角形管,另一种是无特别形状的磷酸钙
骨骼通过成骨即新骨不断生成和溶骨即旧骨不断吸收,使其各种组分与血液间保持动态平衡,这一过程称为骨的。骨钙更新的速率,随年龄而变化。在妊娠的前三个月,胎儿的钙沉积较少,妊娠后期 ,胎儿从母体约取得20g的钙,足月新生儿钙相当于其体重的1% 。1岁以前婴儿每年转换100% ,以后逐渐降低,每年可转换50%, 即每2年骨钙可更新一次。儿童转化率每年10%,由于儿童生长发育旺盛,钙需要量大,如长期钙缺乏,往往伴随着蛋白质和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变形、佝偻病。健康的年轻人的骨吸收和形成是平衡的,每年有5%的变化。40岁后,骨形成明显减少,每年都有更替率在0.7%,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男性更主要的是骨吸收。
人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骨的生长阶段,在接下来10年的骨持续增加后,约35-40岁时,单位体积的骨达到峰值,称为“骨量峰值”。此后,骨量逐渐丢失。绝经后,骨流失速度加快,当骨量(质量)降低一定程度时,不能保持骨结构完整,甚至压缩变形,从而在很小的外力下发生骨折,即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骨成熟时达到的骨峰值是预防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主要因素。
牙齿的结构: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其化学成分与骨相似,但其组织结构和骨的差异很大。牙本质没有细胞、血管和神经。
二、维持多种正常的生理功能:
钙分布在体液和其他组织中,还不到体内总钙量的1%,但它在调节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外液中的钙约为lg,占总钙量的0.1%;细胞内钙约为7克,占总钙含量的0.6%。血钙相对稳定,正常浓度为2.25-2.75mmol(90-11Omg)/L,占总钙量的0.03%。血液中的钙可分为扩散性钙和非扩散性钙。非扩散性钙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钙,它不穿透毛细血管壁,也没有生理活性。在扩散钙中,一部分是与有机酸复合的钙,另一部分是处于自由状态的钙离子。只有离子钙才具备较强的生理活性。
离子钙的生理功能涉及多个方面:Ca2+参与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Ca2+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参与调节生物膜的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及其转运过程;离子钙参与调节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此外ca2+可以直接参与脂肪酶、ATP等活性的调节。它还能激活多种酶(环化酶、环化酶和钙调素)调节代谢过程和一系列细胞生命活动;Ca2+与细胞吞噬、分泌、分裂等活动密切相关;ca2+是必要的凝血因子,可使可溶性纤维卵转化成纤维蛋白。
三、钙缺乏的危害:
对我国现有饮食结构的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较低。只有推荐摄入量的50%。因此,钙缺乏症是一种更为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在骨骼疾病方面,如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等。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我们深感歉意,请联系我们,定在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归原创所有,如有转发请标明原创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