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无用论多么可笑!《黄帝内经》早就把养生的作用讲清楚了,养与不养,悉听尊便
今天我们讲养生很多人不以为然,一些人认为养生是骗人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即便认同养生的作用,但也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情,多数年轻人或者身体尚健康的人不会认真去做。其实不但养生不被现代人重视,就是预防疾病也不为现在人们所重视。没有疾病的时候很少有人主动采取对健康的干预,因为多数健康的人群认为现在社会已经那么发达了,医疗技术、药物和医疗器械都已经那么先进了,即便生了病也可以治疗得好,而事实呢?真正等到生病的那一天,大家就会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癌症等,现代科技对于它们的作用仍然是微弱的,基本还处在初级的症状控制阶段,想要根本的治疗好,堪比登天还难,最可悲的是吃了一辈子药、控制了一辈子症状,最终还不免因为并发症或药物损伤使身体遭受更大的伤害甚至死亡。因而,无论社会多么进步科技多么发展,都不要指望把它们当成靠山,再先进的治疗都不能取代对健康的提前干预,所以今天我就从《黄帝内经》中探讨一下2000年前中国人的养生智慧,希望能对大家的健康有所裨益。
以下这段非常经典的养生论述出自《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原文为: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上虚下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上面短短的这一小段话,其实包含了养生的四层含意,也可以理解为可以将上面的这段话划分为四个小自然段。首先是黄帝问道:怎么才能调和阴阳达到养生的效果呢?岐伯首先对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达到养生的效果做了一个肯定,说:“如果能知道男女阴阳平衡的道理,就可以平衡阴阳了,如果不懂得平衡阴阳,就会早早的出现衰老的现象。”
在这一小自然段中《黄帝内经》作者主要是想阐明一个道理,就是平衡阴阳可以达到身强体壮和抗衰老的目的。而且以男女来的身体特征来作用说明,“七损八益”这里的七就代表女人,八就代表男人,为什么呢?因为女人的生理变化规律多与七有关,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而男人的生理周期多与八有关,如:“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因而七代表女人,八指的就是男人。因为女人体为阴,阴主收藏,阴太盛就会实,太实了就是死物了,所以女人要来月经,来“泻实”,如此才能阴阳平衡,健康抗衰老;因为男人主阳,阳主发散,最易成虚,所以男人就要增益精气,使“精气充实”,如此才能虚实有度、阴阳平衡、生生不息。虽然《黄帝内经》已经问世2000多年了,但我们今天的男女仍然遵循着同样的生理规律,比方说如果女人不来月经,一般身体就会有严重的问题,甚至导致短寿或不能生育,这就是因为阴阳不平衡,无法化生了。到了49岁绝经以后,女人衰老加快,体质快速衰退。而男人,如果不注意固守自己的精气,如频繁手淫的人,多数20来岁身体就出现问题了,谈何长寿?很多过度纵欲耗散精气的男人,到了40来岁就身患重大疾病,到了50岁就撒手撒手人寰了,这就是阴阳不平衡,无法生化了。因而《黄帝内经》讲:“不懂得阴阳道理和不知道平衡阴阳的人,早早的就衰老了”,早早的就不健康了,甚至说早早的就死亡了。
内经原文“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上虚下实,涕泣俱出矣。”讲的是第二层意思,是指一般人衰老的规律:人到了40岁阴精和阳气就自然的消耗一半了,生活工作就不像年轻时那么有精神了;人到了50岁,就会感觉身体不轻便,眼睛和耳朵的功能明显退化,清阳也不能出上窍了,反倒是浊阴从上窍出来了;人到了60岁,阴精和阳气严重衰退,各个器官都不好使了。这段讲的是一般人身体衰老的规律,但是如果不懂阴阳,不懂养生,衰老可能会大大的提前,比如我就经常碰到30来岁的人体质比60岁的老人还虚弱;如果懂得养生,懂得平衡阴阳,这种衰老的规律也有可能被打破,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保养得很好的老年人都80来岁了,身体还可以“秒杀小鲜肉”,就是人家会养生。
内经原文:“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第三层意思,重点探讨做养生和不做养生的区别:懂得养生,懂得平衡阴阳,身体就会强壮;不懂得阴阳,不懂养生,就会容易衰老。虽然人天生都很健康,但是懂养生和不懂养生的就有身体强壮与衰弱的不同。真正智慧的人在很健康的情况下就很注重保养,而直到生病才开始重视健康和思考养生的人就显得不那么聪明了。不懂养生的人精气常常很缺少,懂得养生的人精气往往很充足。因为精气充足,懂得养生的人会耳聪目明,身体强壮而灵活,即使年龄大了,身体也会很强壮,懂得养生的年轻人身体就更加强壮了。这段话重点阐述了养生与不养生的区别,古人在经济条件那么不发达的情况下尚且能如此重视养生,而今天一些人说养生骗人,一些医生也说养生无用,多么令人无语。今天笔者把《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与不养生区别的这段话,给大家分享出来,养与不养,悉听尊便。我们到底是想做身强体壮的智者呢,还是想做年老体衰的愚者呢?
养生怎么养?《黄帝内经》也给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宇,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这也是上面这段内经原文讲的第四层意思,重点谈怎么养生的问题:所以懂得养生有智慧的人总是做一些清心寡欲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欲望,以安静为快乐,因为欲望很少所以很容易满足,很容易获得快乐,于是身心常处在虚空之中,如此则能常获得得先天元气来平衡阴阳,阴阳化生无穷,可以获得长寿。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所讲的健康长寿之法为:想要健康长寿就要阴阳平衡,想要阴阳平衡就要少思寡欲、知足常乐。“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人体处在安静的时候,元气就会收归体内,元气会专注于生长、收藏、防病、抗病,因而讲内心平静是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非常重要的条件。
当然《黄帝内经》的这些养生的智慧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不是指养生的全部。
关于养生的方法,其实我们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不断创新,现在的养生方法可以说如百花齐放,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心理养生法、运动养生法、饮食养生法、药食同源养生法、药物养生法、足疗养生法、头疗养生法.......这些方法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无非就是平衡阴阳和增补元气,都是对健康很有帮助的,关键是我们得相信、得重视和应用。
养生不但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国家的事情,“只有身心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从国家层面来讲,现在我们国家不是也在倡导“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念吗,并且提出“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口号,这些全民健康理念的提出其实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残酷现实的逼迫(很多慢性病快速爆发且无法根治)和《黄帝内经》内养生理念的影响。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幸哉!生于中华,文化悠悠,养生健体,防病抗衰,即可健康获益,亦是精神修行!
郑重提示.小分子肽和活性多糖产品是营养食品,不是药物,不替代药物和医院治疗疾病!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我们深感歉意,请联系我们,定在第一时间删除!
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