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易经阴阳五行
多数厉害的中医都是半医半仙的
我经常想,一位很好的中医一般都是半仙半医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易经》思维、阴阳、五行基础上的,必须对这些基本有很深的理解才能对中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应用中医理论去治疗疾病。试问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易经》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又对阴阳五行很精通,他不是“半仙”是什么?
中医绝对不是什么病用什么药那么简单。同样一个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比方说肺痿这个疾病,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肺功能低下,呼吸不正常。肺痿是个病名,而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虚寒伤肺,也可能是因为燥热伤肺。偏于寒的就要用温热类的药物,偏于热的就要用寒凉类的药物,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就是“同病异治”,如果不分阴阳,不辨别寒热,凡是这个疾病,就开同一个药的“祖传秘方”,定然是把人给治坏的。
还比方说,中医在饮食养生方面讲“春不食肝,夏不食脾,秋不食肺,四季不食脾”,其实这种养生的思维就是来源于《易经》乾卦“亢龙有悔”之意。春天木气当令,极旺,而被木所克的土气失令,极衰。如果我们再吃肝来补人体的木气,那就是太过了,肝脏就太“亢”了,肝木过于旺,脾胃就会过于被克,所以肠胃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同样的道理,夏天以心补心,秋天以肝补肺,四季补脾都会造成当令一行过于旺盛,而损伤所克之脏。物极必反,旺极必衰。这是易理,也是科学的自然现象。在中医调理身体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应用。
可惜现在,我们把这些朴素的自然观与方法论都当做封建迷信了,多数讲究“科学”的人不予理会,这在其他行业也许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如果在中医行业抛弃的《易经》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不懂阴阳,不知五行,定然是学不好中医的。我自学中医,很多东西一看就懂,其实就得益于大学时代就开始学习《易经》的经历,因为那时有一位哲学老师,很痴迷中国古代文化,就开了《易经》的公开课,我一听很好,就开始学习,以至于慢慢形成了《易经》的思维,对阴阳,五行,都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后来学习中医,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一看就能看懂了。
本文由本站皎然老师原创,未经许可转载必究!
转载请标明出处。